记得2000年初,上海为了鼓励市民买房出台了很多的政策,例如减免个人所得税等,还给在上海买房的人发蓝印户口,据说市长对上海房地产的发展有些着急,还跑到电视上苦劝上海人买房。
那时候刚刚开始开发浦东,浦东还是一片片的绿油油的菜地,浦东世纪公园周边的的商品房五千元一平在上海已经是高价房了。
2006年伴随股市大涨,楼市也开始大涨。到了2007年夏天,上海楼市火热。那一年放眼全国,除了上海火热以外,十八线的小县城楼市也是相当火爆。买房就会赚钱已经深入到中国每个老百姓的心里了。
我记得2007年我老家,东北四线城市的房价一度涨到了1.2万每平米。听说省会城市的人都跑去买房子,沈阳有些有钱人跑过去直接买四五套房子。看着起飞的房价,我也劝我妈买套新房,我妈很淡定的说:“有套房子住就行呗,要那么多房子干啥。”
我有同事的父母在江西老家的县城里面一下买了十套房子,在2015年我同事打算在上海买房的时候,老家县城的房子卖不出去,他父母掏不出来一份钱。
2007年中国房地产普涨只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昙花一现。接下来就是十几年的大跌。我老家曾经卖1.2万一平的房子已经腰斩。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甚至也波及到了中国。中国深圳房地产率先降价,打破了一线城市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接着上海的房价也开始下跌。上海市通过降低首付,降低房贷利率鼓励大家买房。上海楼市从2008年末开始慢慢升温,到了2012年,房地产市场又迎来了一个小高峰。
为了控制过热的房地产市场,上海市出台了限购令,上海户籍家庭只能购买两套住房,居住证家庭交满五年社保可以购买一套住房。上海楼市再次降温。
时间来到了2015年,政府发文要搞房地产去库存,于是又一轮鼓励买房开始了。由于上海房地产限购,所以上海人的钱开始向周边城市外溢,很多上海人被开发商忽悠到了上海周边鸟不拉屎的地方买了所谓的养老房,度假房。开发商许下了很多的承诺,三甲医院,国际学校,高尔夫球场,国际会议中心,到了最后一地鸡毛。
2015年房地产火热程度不亚于2007年,库存很快被消耗掉了。政府再一次的缩紧房地产市场。
时间来到了2020年,因为疫情原因,很多企业经营困难,市场上又没有什么好的投资产品,中央为了刺激经济不断降低存款准备金,大量热钱涌入股市,带动股市一波波上涨。人们为了规避货币贬值的风险又开始置换房子。在2020年底房价开始了新一轮的上涨,这次上涨的时间很短暂。原因是政府搞了三价取其低的原则来确定房屋交易价格,即银行评估价,交易中心评估价,和销售价格,去最低为房子价格。这样无形之中让消费者多付了首付。一线城市房价很快降温。
2022年中国搞了一年的疫情风控,很多城市停摆,不仅收入锐减,甚至还把医保钱给花光了。欧美等国家纷纷把供应链转移到了国外,中国经济开始走向寒冬。在这个时候,国家在一次把房地产推向了前台,开始通过刺激房地产来搞活市场,房地产似乎又要迎来一个小阳春。
我预测这轮房地产上涨可能是未来几十年的最后一次上涨。中国目前经济的基本面已经变了,以前在经济合作等方面跟欧美是相互互动的。现在欧美已经把把产业链移出中国,美国,欧洲和日本开始对中国的制造业,尤其是芯片制造相关的行业进行了封杀。这些企业对于中国的制造业升级至关重要。
最近最火的人工智能chartGPT其智能水平已经到达了相当高的程度,能够与人较为完美的对话。但是训练这样的人工智能机器人需要超级计算机,而制造超级计算机的关键高端显卡已经被美国禁止出口到中国了。可以肯定的说,中国与美国的人工智能会越差越远的。
从制造业到信息产业再到人工智能领域,欧美封锁都是死死的。中国很多高科技企业目前已经计划把公司搬迁到新加坡或者马来西亚。这些搬迁除了为了公司发展的考虑更重要的是为了公司人才的需求考虑。
中国的产业没有来得及升级,而供应链都全部一开中国,又对中国进行了高端技术的封锁,而中国的低端制造业又全部挪到了越南等地。未来的中国经济堪忧。
如果中国经济不景气,中国失业率升高,收入下降,中国盖的这一堆房子就不会继续有接盘侠接盘。所以中国未来的房地产行业必然是下跌的。
对于目前手里有多套房子的人,还是落袋为安最好。在合适的时候把多余的房子全部卖掉,如果能移民就移民,保住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太贪婪,最后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一下回到解放前。